摄 / 吴明君
斯里兰卡慈济举办第十次大型义诊,来自新加坡的义诊先遣团队*在8月22日午夜前抵达斯里兰卡首都可伦坡。
摄 / 吴明君
新加坡先遣团队成员共计36人,来自水电、总务、香积、生活、人文真善美等功能组,另有牙科、眼镜发放团队,加上斯里兰卡本土志工15人,在23日清早抵达哥达图瓦中央学院(Gothatuwa Central College, Kolonnawa)。义诊协调章爱玉为团队简单介绍各个科室的场地,大家就各就各位,开始忙碌的一天。
8月是学校假期,没有学生上课,因此团队一抵达就可以着手清理和布置工作。学校面积相当大,地势前高后低,课室也依地形分布。学校正门在高处,面对繁忙的大马路,后面有一高一低两排课室,相隔二十多级梯级。路面不是很平坦,因此义诊场地选择设立在前方的主要建筑群,后方的则用来做志工休息与用餐区,还有临时厨房。
摄 / 吴明君
摄 / 吴明君
哥达图瓦中央学院是一所政府学校,设备不错,但电力不足,课室几乎没有电源,更说不上有电灯和风扇的设备。为了进行义诊,先遣团队需要为每一间诊室拉电线、装灯泡,确保看诊时照明充足。学校有些课室设有水槽及水喉,但很多水喉都不给水,下水道也很多阻塞,需要另作装置等等。
先遣团队的水电组志工,由义诊经验丰富的老手,带着有心学习的后进,传承经验。他们巡场一周,估算需要用的器材,不足的就到附近采购。义诊中租用发电机,确保供电充足。比较需要水电供应的是牙科与外科小手术,因此接水拉电等工作,要做得非常到位,也要注意用电的安全性等。斯里兰卡白天气温高达35至38摄氏度,因此还要装风扇,让医护团队在克难的环境里,有些许舒适凉意。
先遣团队面对种种挑战,除了电力,水供也很吃力。水压不足,供应不接,为了确保接下来三天的义诊有足够的水供,本土志工前往水务局洽谈,希望水务局为义诊提供足够的水量。
摄 / 吴明君
场地虽然克难,但医疗质量不能放松。课室变诊室,环境清洁要达到最高质量。志工除尘扫地,尤其是外科小手术室需要更严谨的卫生环境。此地窗户只用简单的铁网围起来,加上没有天花板,为了布置成手术室,团队在当地采购大片的塑料布,从地板到屋顶将窗户封密,把灰尘减到最低,还要清洗一番。这群拥有多年义诊经验的志工爬高爬低,拉来电线,装上一整排的灯泡,让手术时有足够的照明。
摄 / 陈润娇
牙医陈添旺与何美芳,在志工的协助下,把两间小小的课室,变成补牙、拔牙、洗牙和牙科手术的四个区域。等大队带着牙科X光设备来到后,小小空间就能发挥祛病拔苦的极大功能。
摄 / 吴明君
眼镜发放的先遣志工张爱彬,把两间课室设置成验眼与配眼镜的五个作业流程区,从视力分析、验光,视力表验光及眼镜发放区,等候空间可容纳六十人,避免因紧张及拥挤场面而影响验光成效。她虽非专业验光师,却有专业的知识与用心。
后方的游戏场则变成临时厨房。游戏场地面不平,志工买来木板铺平地面,还向水务局申请大水箱供厨房用水。后方的一排课室,成为了用餐与休息区。
摄 / 林翠莲
“慈济志工把小小的课室,布置成为能发挥极大作用的场地,让我非常惊讶!”在哥达图瓦中央学院掌校七年的校长皮莉亚妲莎妮(Priyadarshani)在巡视场地后,对志工表达赞叹。
校长也表示,学生都是来自附近地区的低收入家庭,在学校办义诊,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受益,因此她鼓励学生通知家人和亲朋戚友前来求医或配眼镜。
校长非常感恩慈济将两百张在义诊用的椅子留给学校。她表示学校礼堂是附近社区的联络中心,常常用来举办社区办活动或会议,以前学校没有多余椅子可用,如此这些椅子来的正是时候。
摄 / 吴明君
义诊的筹办,是为了让清寒民众求医,达到祛病拔苦,传播大爱的目标,因此宣传是重要一环。本土志工在义诊一两周前在附近村镇张贴海报,在显眼与交通繁忙的路口悬挂义诊布条。在义诊的四、五天前,本土志工还开着卡车或三轮车,用扩音机沿街广播,宣布义诊讯息。沿街广播都是在傍晚至晚间十点,尤其是三轮车更能穿窄街、走陋巷,普及面更广。
先遣团队经过两天的努力,万事俱备,等待24日大队的到来。期待三天的义诊,能为乡亲拔病苦,带来人间温情。
摄 / 吴明君
* 注:本着大爱无国界的精神,慈济功德会(新加坡)亦组织志工团队自费自假前往参与,共襄盛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