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TikTok Linkedin | EN
医疗

独鲁万义诊 守护健康与大爱

慈济基金会(菲律宾)第204次义诊在独鲁万进入第二天及第三天,病患人数越来越多。尤其第三天(10月24日)适逢星期六假期,清晨五点不到就有居民前来等候,长长的人潮沿着义诊现场之一——礼智兴华中学校门外的路边排去,在本地引起小轰动。两天半的义诊共嘉惠超过五千三百多人次,比预定多出一千八百人次,显见当地对于医疗的需求。


PH20151024 MEC HSY 607 
三天的义诊结束后,医护人员和志工在莱特学术中心参与一场简单又温馨的圆缘,并以《一家人》手语作为结束。 摄 / 黄瓋莹

慈济基金会(菲律宾)第204次义诊在独鲁万进入第二天及第三天,病患人数越来越多。尤其第三天(10月24日)适逢星期六假期,清晨五点不到就有居民前来等候,长长的人潮沿着义诊现场之一——礼智兴华中学校门外的路边排去,在本地引起小轰动。两天半的义诊共嘉惠5329人次,比预定多出一千八百人次,显见当地对于医疗的需求。

医师分秒必争 启发爱心肤苦难

2013年海燕风灾后,菲律宾慈济志工一路陪伴独鲁万灾民重建家园,如今慈济回到这里举办大型义诊,守护当地人的健康,让居民充满感恩及感动。

趁着居民在等候区等候看诊时,菲律宾及新加坡志工携手,除了介绍慈济、宣导美善的理念,也带动大众为两天前受到巨爵台风侵袭的菲律宾北部灾民祈祷。同样受过风灾之苦的独鲁万居民感同身受,虔诚祷告,也纷纷捐出善款,希望为灾民尽一分力。

慈济义诊的消息透过广播及口耳相传,独鲁万居民携老扶幼前来看病,有的为了累积多年的病症求医,有的发烧咳嗽,有的则是为健康把脉。第二天的义诊时,多项科别,包括外科、牙科、内科、小儿科等都已经延长看诊时间,到了第三天,病患数量更多,不到四个小时,几乎所有科别的名额登记都已额满,医师们缩短休息时间,开放名额,希望能诊治更多病人。

牙科从预定接受的150人,增加到250人。新加坡人医会牙医师邓国荣说:“看到这样的情况,我们告诉自己不能等,也很感恩这次来的同事,不会因为工作太多而起烦恼,大家都很齐心。”

而第一天原本病患不多的中医,因为治疗成效良好,效果立即可见,有人双脚肿痛拄着拐杖前来针灸后,竟然可以轻松走出诊疗室。经过口耳相传,看诊人数从第一天的43人,到第三天暴增到359人,成了热门的科别之一,诊疗室弥漫着艾草的香气,医师们的双手都没有停歇。

解除陈年痼疾 展露笑颜说感恩

“Salamat Poh!”(谢谢)15年来,受到疼痛折磨的帕缇(Patrico),在手术麻醉清醒后,开心地向医师比着感恩。

十五年前,帕缇原本是个从事劳力工作的工人,后来因为患了疝气无法扛重物而转业为三轮车夫。疝气的剧痛在五年前加剧,甚至举步难行、坐立难安,让他苦不堪言,最后只好放弃收入不错的车夫工作。为了维持家计,他向人借贷,和妻子在住家做起卖杂货的小生意。

能治好病一直是帕缇的梦想,但是杂货生意收入有限,每天所赚的钱扣除偿还利息及贷款,已经所剩不多,根本无法积存高达菲币三万元(约九百新元)的手术费。日前获悉慈济义诊,住在奥莫克的他,在妻儿的陪同下,在几天前就到独鲁万,寄住在亲戚家。

新加坡人医会刘俊豪医师为他动手术,将困扰十五年的痼疾解决,帕缇感动地向医师致上深深的感恩。帕缇说,若没有这次义诊,还不知道要痛多久,“感恩慈济!恢复后我希望能再骑三轮车,赚足够的钱来照顾我的家人。”

本土志工团队 独鲁万见新希望

三天的义诊不只涌入众多病患,也接引独鲁万居民来当志工,共有194名本土志工一起付出,负责登记、翻译、交通、关怀等工作。这些志工包括当地“好的开始”(Great Start)补习中心的老师、ABE国际商业学校的学生、东维萨亚斯(EVSU)大学生、青年商会服务组织(Junior Jaycees Service Oriented Organization)成员,还有独鲁万药剂师公会的药剂师们。

现年才33岁的罗维娜 (Rowena Rempillo)是“好的开始”补习中心的老板,她率领十八位老师来参加三天的义诊。为了义诊时能全心投入,她暂时将补习中心关闭,也特别向家长说明原由,获得家长正面的支持。

罗维娜表示:“慈济对独鲁万的贡献很大,所以我们想要回馈慈济,可以付出三天的时间,支持慈济的义诊,真正为贫困者服务。”

而药剂师乔恩 (Jon Patrick Maypa),对于能付出自己的专业来帮助别人,他觉得很有成就感。乔恩说:“为病患解说用药方法,我们做的只是一点点,但对病患来说却很重要。”此外,乔恩也从新加坡医护人员身上学到谦卑。”用双手恭敬地将药物交给病患,这让我了解到,我应该感恩有机会来助人。”乔恩认真地说。

艾尔文(Alvin Sanico)受独鲁万志工叶如密师兄的鼓励来参加慈济。他表示:“我以前是很容易生气的人,慈济改变我的脾气,让我变得有耐心。慈济也教导我付出的意义。”

来自新加坡、马尼拉及独鲁万三地,共计486名医护人员及志工,合心为居民的健康把关,独鲁万联络点负责人杨振伟师兄说:“没有你们,也办不成义诊!”他衷诚感恩大家远道来帮忙独鲁万。

延续爱无国界 期待明年义诊见!

首次和菲律宾分会联办义诊,对于新加坡医护团队也是学习良多。

小儿科医师邱子轩说,这次义诊涵盖多个专科,检查到复杂的病症时还可以互相转介,对于病人助益良多。此外,邱子轩感性地说,这几天,他观察到许多小孩在海燕风灾中失去双亲,而是由祖父母照顾长大,这在新加坡是少见的。祖孙同来求诊,分别看不同的科别,还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等待却毫无怨言,让他感触良多。

“一位年轻病患因为耳粪阻塞而受了三年耳痛的苦,但是解除耳粪阻塞只需要简单的医疗程序。”耳鼻喉科林庆华医师表示,义诊可以轻易解决病苦,意义重大。

身为佛教徒的耳鼻喉科林庆华医师,在慈济人医会何佑振医师的邀请下,首次参与义诊。他表示,出门义诊总是会遇到很多不便或障碍,但是却远远比不上病患们所经历的苦难。让他很感动的,还有志工和医护人员的慈悲心,一些资深、高层的护士也都可以放下身段,不计较事情大小,协助医师圆满救人的工作。

感动慈济在莱特省的付出,莱特省副省长卡罗(Carlo Loreto)非常护持慈济,除了提供场地让慈济举办感恩会,也参加感恩会。他在致词时说:“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独鲁万在海燕风灾后,比以往更加和平,原来是因为慈济人奉献了这么多爱在独鲁万!”

“希望这是开始,而不是结束。新加坡是独鲁万联络点的后盾!”新加坡分会执行长刘瑞士期许新加坡团队年年都能回来这里付出,让爱继续延续。

PH20151024 MEA WJH 004
义诊第三天适逢星期六假期,清晨五点不到就有居民前来等候,长长的人潮沿着义诊现场之一——礼智兴华中学校门外的两边路边排去,在本地引起小轰动。 摄 / 吴佳翰

PH20151023 MEC WJX 001
帕缇(左)感性地说:“我希望能再骑三轮车,赚足够的钱来照顾我的家人。” 摄 / 王俊璇

PH20151023 MEA HSY 041
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执行长刘瑞士(右)在菲律宾志工蔡升航(左)的翻译下,向候诊的乡亲介绍慈济。 摄 / 黄瓋莹

PH20151023 MEA WLF 041
趁着居民在等候区等候看诊时,菲律宾及新加坡志工携手,除了介绍慈济、宣导美善的理念,也带动大众为两天前受到巨爵台风侵袭的菲律宾北部灾民祈祷。 摄 / 王玲凤

00001544
同样受过风灾之苦的独鲁万居民感同身受,虔诚祷告,也纷纷捐出善款,希望为巨爵台风灾民尽一分力。 文 / 吴佳翰

PH20151023 MEA WSZ 251
独鲁万各行各业人士在礼智兴华中学登记处做志工。 摄 / 王素真

PH20151023 MEA WLF 327
来自ABE国际商业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义诊,负责引导病患与协助帮忙。 摄 / 王玲凤

PH20151024 MEC HSY 463
小儿科医师邱子轩分享说,这次义诊涵盖多个专科,检查到复杂的病症时,可以互相转介,对于病人助益良多。 摄 / 黄瓋莹

PH20151024 MEB HSY 209
身为佛教徒的耳鼻喉科林庆华医师,在慈济人医会何佑振医师的邀请下,首次参与义诊。 摄 / 黄瓋莹

PH20151024 MEC HSY 553
莱特省副省长卡罗非常护持慈济,他致词说:“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独鲁万在海燕风灾后,比以往更加和平,原来是因为慈济人奉献了这么多爱在独鲁万!” 摄 / 黄瓋莹


延伸阅读